内篇
逍遥游 (讲故事)
前面略,背都背下来了
尧让天下给许由,商业互吹
肩吾跟连叔说接舆傻哔,连叔说你才是傻哔。「姑射之山」「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
尧治好天下, 去姑射山, 汾水之阳见四位高人, 忘了自己是国君
惠子庄子: 不龟手之药, 大瓠(hú), 大树, 樗(chū), 无何有之乡
齐物论 (讲道理)
南郭子綦(qí), 颜成子谈天地人籁. 子綦「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说人, 相对而生. 有「真宰」, 能检验, 但看不到样子. 实际存在而没有具体形态
有师
万物皆有与之相对的一面. 是非无止境, 不如分析本质.「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万物本质是相同的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圣人不划分对错, 只看本质.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事物本身就有正确, 该被认可的一面, 没什么是完全错误的.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大道无界限, 论说无限定. 因为有人, 才有区分「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
大道至简, 做了跟没做一样「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啮缺, 王倪: 仁义, 是非皆纷繁复杂
至人达到物我两忘「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孟浪之言=无稽之谈
天倪: 自然平衡法
「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庄周梦蝶, 物我合一
养生主 (保全,依天理,顺自然,「安时而处顺」)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解牛
野鸡在沼泽中「十步一啄,百步一饮」, 也比在笼中温饱更乐
老聃死, 秦失来哭一会儿就走了. 生死顺乎自然.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人间世 (与养生主基本相同,但更深更苟)
宴会想去卫国传道, 孔子说去就寄.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你再厉害也没用, 卫君不行
心斋: 虚无静寂的心境 「虚者,心斋也」
颜阖当卫灵公老师, 问蘧(qú)伯玉, 玉说: 表面上顺从他, 潜移默化引导他. 「螳臂当车」 养虎者, 不喂活物, 不喂整物, 了解老虎的习性
木匠石去齐, 看见一棵高大社神树. 徒弟夸好, 匠人说没用, 看了做什么烂什么, 所以长寿. 晚上树托梦: 无用之用, 用与众不同的方式保全自己
南伯子綦在商丘, 看到棵大树, 跟前面一样, 屁用没有. 古人献祭, 不放白额牛, 高鼻折额猪, 有病的人. 无用之用
支离疏, 丑TM丑死了. 国君征兵, 他因为残疾而免除了, 还得到赈济
孔子去楚, 楚国隐士接舆来阴阳怪气发癫: 乱世中, 圣人也要苟, 别在世人面前装哔.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德充符 (道德论,忘形,忘情)
鲁国砍脚者王骀(dài, tái), 学生和孔子一样多, 孔子说他学识比自己强. 「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叔山无趾找孔子
鲁哀公问孔子: 有个丑哔哀骀它, 但人很好. 叫他来做官, 他做两天就走了. 孔子说他才智完备而不外露. 「未言而信,无功而亲」
跛脚驼背缺唇的人游说卫灵公, 受欣赏.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
庄惠聊天, 「道与之(人)貌,天与之形」, 人故无情
大宗师 (万物与人统一,脱离思想,忘生死,所谓「道」)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真人才有真知.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古之真人,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 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道, 讲了道的体现与存在
南伯子葵问女偊[yǔ]说一把年纪了咋还看着像孩子.女偊说习得道了. 女偊教卜梁倚道, (淡泊的心境), 三天忘天下, 七天忘万物, 九天忘心性. 「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子葵又问女偊从哪学的, 女偊层层
套娃递归, 说从本源得知的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通晓生死存亡浑然一体的思想, 互为朋友. 「夫得者, 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 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与上面四人一样. 子桑户死, 孔子派子贡去问候, 见另外两人在灵堂接着奏乐接着舞, 还骂子贡不懂礼. 孔子说他们是「游方之外者」, 自己是「游方之内者」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颜回问孔子, 孟孙才吊丧毫无悲哀, 却以善于处丧而闻名鲁国. 孔子说: 他「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顺乎自然变化. 「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
许由: 道才是最大的宗师, 调万物, 泽万世, 活上古, 包天地
颜回: 忘礼乐, 忘仁义,「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子舆与子桑友, 子桑在找让自己变贫困的东西, 但没找到,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应帝王 (无为而治)
蒲衣子: 虞舜不如伏羲. 舜虽布施仁义, 得到拥戴, 但没超越物我两分的困境. 然后吹了一波伏羲
肩吾拜见饮食接舆, 接舆说: 国君凭自己的意愿来指定法度, 是欺骗的手段, 应先端正自己, 而后感化别人
天根去殷山闲游, 到蓼水, 问无名人. 无名人与造物主结尾同伴四处逍遥. 无名人说: 保持内心虚静, 顺万物本性无私念, 天下就能大治了
阳子问老聃圣明君主如何治国. 此外无为而治是关键
郑国神算子季咸, 列子带其回去见老师壶子. 四天四次, 前三次壶子以不同心态展示, 误导其判断, 第四次显本宗, 给人家吓跑了. 「虚而委蛇」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
南海皇帝倏, 北海皇帝忽, 中间皇帝浑沌. 人皆有七窍, 而浑沌没有. 于是他们每天凿一个洞, 第七天, 浑沌寄了 (没看明白这个故事想讲什么)
外篇
阿巴阿巴
骈拇 (反仁义?)
用骈拇来说明, 视力过好会搅乱五色, 听力过好会搅乱五音六率. 自身之外的"多余"是用来捞取名利的 「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真理, 就是不违反万物的规律「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因此并不存在不足与多余, 都是天性. 到这里开始庄子的思想初见端倪了
用曲尺绳墨去端正事物形态, 是损伤本性的. 用礼乐仁义教化人会使人失去本性
马蹄 (提倡反归自然)
骂伯乐损害马, 骂陶匠和木匠
提倡百姓顺自然而生, 与野兽为伴, 没有智慧, 没有什么君子小人.
什么外理邪说, 好不容易从野兽进化过来, 脑子还想退化回去?「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说马的智慧和温良. 伯乐驯化过后马就与人对抗, 是伯乐的罪过啊, 再次鞭尸伯乐
寻求巧智, 争夺名利, 都是圣人的过错
胠箧 (这篇更是暴论 绝圣去知)
所谓智慧, 都是为盗而生的. 盗财物啊, 甚至盗窃国家
盗跖(zhí)说: 盗亦有道. 凭空猜财物, 是圣明; 先进屋, 是勇气; 后出屋, 是义气; 知道是否行动, 是智慧; 分赃公平. 是仁爱
唇亡齿寒
出现圣人, 才会出现大盗. 圣人不死, 天下不太平.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 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累了, 毁灭吧. mua的忍不了, 一拳把地球打爆.jpg 放弃智慧, 打烂玉器珠宝, 毁坏符记玺印, 打破斗斛称杆, 毁尽法度乐器, 打断工倕手指(哈人), 天下才能太平
结绳记事的那些个时代, 人们风俗淳朴, 鸡犬之声相闻, 百姓老死不相往来(?), 这tm才是太平治世
弓网箭这种智慧多了, 天上的鸟就被扰乱; 钩网笼这种智慧多了, 水里的鱼就被扰乱; 栅栏网之类的智慧多了, 野兽就被扰乱. 因此啊, 重复一遍暴论
在宥 (什么妖言惑众 老庄你在现代是要被打的)
人大喜伤阳气, 大怒伤阴气.
因为人为, 人的精力大多都用在赏罚之事上了, 就没心思去安定人的本性
黄帝当了19年的爷, 去崆峒山找广成子, 请教至道, 被骂"你治天下以来, 云未聚就下雨, 草没到季节就凋落, 日月光辉越来越暗. 滚". 黄帝回去不理朝政, 独居三月, 又去拜访, 才得知真正的大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广成子已经修身一千两百年了, 而没衰老
云将跟鸿蒙的故事
天地
通达于天的是"道", 顺乎于地的是"德", 周行于万物的是"义" 「《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夫子论道. 「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黄帝去赤水北岸玩, 又爬山昆仑山顶南望, 回去的时候丢失了玄珠(喻指道). 派几个大佬去都找不到, 派无心的象罔去, 却找到了
尧问他老师许由, 你老师啮缺这么厉害, 能当国家的爷吗? 许由说, 他太精明了, 不行, 必定搞乱国家, 爬
尧去华玩, 守华的人祝他添丁发财健康长寿, 但尧不要, 说多了烦. 守疆者不爽了, 我以为你是个圣人, 没想到原来是个弔人. 然后哔哔了一堆道理. 尧想找他请教, 他叫尧滚
尧治天下的时候, 让伯成子高做诸侯. 然后到了禹, 子高润了, 回去种田. 禹找到子高, 问为啥不来, 子高说, 尧「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你, 就是个辣鸡, 滚
讲宇宙的起源和阴阳的运动
蒋闾葂见季彻说, 鲁王叫我简单说两句, 我说了两句不知道对不对. 季彻听了他讲的, 大笑, 你放的屁对帝王来说就像「螳避当车」
子贡出游, 见到 一老人费力地搞水浇菜, 跟老人说, 有种机械能高效干活, 老人笑说, 有了机械就会有机巧, 然后内心就不纯洁空明了. 然后老人嘲讽了子贡一波, 说你不就是那种处处模仿圣人, 自觉身份高人一等, 周游天下卖弄名声的弔人嘛, 你能治理个屁天下. 子贡很不爽, 走出三十里才恢复, 向弟子感慨, 以为只有孔子一个圣人, 原来刚刚那老头也是个圣人. 回去后告诉孔子, 孔子说那种人是修混沌氏道术的人, 「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谆芒往东去大海, 遇到苑风. 谈了谈圣人之治与神人
天道 (自然的规律)
讲道理
孔子想去周王室, 听了子路的话, 先去找老聃. 老聃问孔子什么是仁义, 孔子说仁义是人的本性, 老聃说孔子所言辞藻浮华, 天地万象, 日月星辰, 禽兽草木都有自己的状态和规律, 这就是最好的. 你特么这是在扰乱人的本性 「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
士成绮见到老子, 说你看起来也不像个什么哔圣人啊, 老子不理他. 第二天他又来找到老子, "对不起, 我承认昨天说话语气重了点", 老子说他的容貌, 目光, 口齿, 像老远地方的窃贼.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 轮扁在下面削车轮. 轮扁说你读的都是古人的糟粕. 桓公: 说理由, 不然你就屎定了. 轮扁说, 根据我的工作, 有些道理是没法言传的. 古人不可言传的道理跟他们一起消失了, 留下来的都是糟粕
天运
太宰荡问庄子仁爱的问题, 庄子说虎狼也有仁爱. 太宰荡诡辩说最高境界的仁就是不孝, 对吗? 庄子反驳二者不冲突, 阐述大道是永恒不变的.
北门成向黄帝说, 黄帝在洞庭之野放歌, 第一次听到恐惧, 第二次听到觉得懒惰, 突然听到时感觉迷惑. 第一次按照人情来演奏, , 天理伴演, 礼仪推行, 天道建构, 所以会惶然不安. 第二次和着阴阳来演奏, 所以能平息不安的情绪. 第三次用自然的韵律来调和, 这就叫天乐, 「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你想要听的而没有听到, 所以会迷惑. 无知浑然的心态最接近大道
孔子去卫国传教, 颜渊问师金孔子的旅途如何, 师金说他必定倒霉. 师金用草扎的狗来比喻孔子, 去哪哪出问题. 水里用船, 地上用车, 反过来就会出大问题. 古今如同水陆, 周鲁如舟车, 他在鲁推行周王室的做法, 必定寄. 礼义法度, 本来就是顺应时代而变化的东西. 「东施效颦」, 只知道东施好看, 不知道好看的原因
孔子五十一岁了还没悟出大道, 来问老聃, 老聃问你是怎么寻求大道的呢. 孔子说在制度上找了五年没有, 在阴阳上找了五年没有. 老聃说是这样的, 道不能进献, 不能供奉, 不能传告.
孔子拜见老聃讨论仁义, 老聃说, 仁义害人啊"你们这个是什么仁义啊, 你们这是害人不浅啊这个仁义, 麻烦你们, 真的太过分了, 你们搞这个仁义干什么". 一切顺应自然规律, 不必去追逐仁义. 孔子回来后, 三天没有讲话. 弟子问他为什么, 孔子说在老聃那里见到了见到真的龙了. 可聚可散, 可分可和, 可神情飞扬可安稳沉寂. 弟子不服, 借着孔子的名义去见那个弔人
弟子见到老聃, 说历史上三皇五帝治理都不一样, 都有好的名声, 就你特么觉得他们不是圣人?
老聃说: 小兔崽子你靠近点, 你凭什么说他们有啥不一样. 黄帝治理天下, 民心本真; 尧治理天下, 百姓开始亲疏有别; 舜治理天下, 开始出现竞争; 禹治理天下, 人们心怀变诈. 就这几个弔人, 还以为自己是圣人,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三皇五帝表面上叫治理, 实则是扰乱人性
孔子对老聃说, 我研究六经很久了, 去游说了72个国君, 没有一个采纳我的. 是他们太难规劝, 还是道理难以明白呢. 老聃说, (不是, 老聃这说了啥, 这一段十叶我咋看不懂啊) 「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三个月后, 孔子又见到老聃, 说
巴尔泽布, 我已登神老聃, 我已得道
刻意 (谈修养, 只有虚无才最接近天理天德, 也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超凡脱俗, 抱怨怀才不遇, 讽刺社会无道的, 这种人是隐士, 是反动派, 想自杀的人追求的; 宣扬仁义, 谦让, 注重修身, 这是想治天下, 四处讲学的人追求的; 宣扬功德, 树立名声, 维系等级秩序的, 这是朝廷里的人追求的; 走向野外, 垂钓, 追求无为自在的, 这是闲暇无事的人追求的; 还有一种追求延年益寿的人追求的, 像彭老祖一样追求长生
恬淡, 宁静, 无为 「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圣人总是停留在这
一心净土境域之中, 不受忧患和邪气来亏损自己的德行这段背诵并默写全文 「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 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 ,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因为吴越宝剑太宝贵了, 所以用匣子装起来, 不敢轻易动用 (??? 什么意思? 庄周你要不要看看你在写什么?)
精神通达四方, 及天地, 润万物, 而无踪, 叫做同帝
缮性
想用世俗的学问恢复本性, 用世俗的观念和欲望获得思想的明澈, 呵,
傻哔闭塞昏昧之人每个人都端正自己的德行, 就别把德行强加于别人. 「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
古代的人, 生活在混沌之中, 与世界浑然一体, 互相不交往. 那时候阴阳调和四时处顺. 人虽有智慧, 但不用. 这就是自然. 之后开始统治教化的时候, 道德衰退, 违背大道
世俗之风破坏了自然之道. 所谓的隐, 不是指圣人主动归隐.
圣人不是隐藏身形, 闭口不言, 藏起才智的人, 而是命运不济反璞归真者. 命运不济而穷困时, 要固守根本, 这就是保存自身的办法
道和德本来就不是有一知半解的人能明白的「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
端正自己就够了 「正己而已矣。」
秋水(あきみず) 奇怪我为什么会用日文拼出来?
秋天的雨水来辣, 汇入黄河水势汹涌. 河神很高兴, 以为所有好事都汇聚在自己这里. 然后顺着河水来到海边, 看到大海的辽阔, 说「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海神笑说: 井底之蛙, 夏天之虫, 乡下书生.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 道者,束于教也。」「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 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河神说, 我认为天地最大而豪末最小, 对吗? 海神说不对,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 而不寡,大而不多」「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 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
河神说, 世上人们总说, 最小的是没有形状的, 最大的是围不了的, 对吗? 海神说有失偏颇. 「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河神问, 如何通过事物的外表和内在, 区分其贵贱大小? 海神说, 从不同的角度看, 有无贵贱, 又有无大小. 「梁丽可以冲城而 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 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你河神懂个🔨的贵贱大小的道理
河神问, 那我该咋办嘞. 海神回答, 用道的观点来区分,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一切循自然而变化
河神问, 既然如此, 为什么还如此看重天道呢. 海神说, 认识道的人必定懂得道理, 懂道理的人一定明是非, 明是非的人不会为外物侵扰.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都在互相羡慕. 风说人们用手挡我, 用脚踢我, 我也吹不断他们的手脚, 但我能折断大树, 掀翻房屋. 「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 圣人能之。」
孔子周游到匡, 被围了几周, 依然
接着奏乐接着舞弹琴诵读. 跟徒弟说, 困厄潦倒是命中注定的, 要勇敢, 安然处之, 度过命中劫难.公孙龙跟魏牟的谈话, 「井底之蛙」「邯郸学步」
庄子在水边钓鱼, 楚王派两个大臣去慰问. 庄子用神龟和在泥水中摇尾巴的乌龟比喻, 自己更在泥里摇尾巴.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子非鱼.
中学语文内容, 不管了
至乐 楽
「忠谏不听,蹲循勿争」好话已说尽,试试就逝世。你看看伍子胥,忠心劝谏却被杀戮。
世人所认为好的,快乐的,就一定是好的和快乐的吗?庄子却不知道这到底好不好,乐不乐,遂认为「无为诚乐矣」,但世人却不认可。「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是非没有定论,无为却能断定一切。「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天地无心却能化万物,但人又有谁能做到无为呢。
庄子夫人死了,惠子来吊唁,看见庄子接着奏乐接着舞,惠子急了,"恁与恁老婆相依为命这么多年,她死了你不哭就算了,还在这嗨?"。庄子说,不对捏,她刚死时,我也伤心,但想到她本来就不存于世间,没有形体,因为有了元气,才有了形体有了生命,如今又变化回了死亡,这和四季变化一样,稳稳地存在与天地之间。哭,
哭也算时间才是不能通晓天命的。庄子去楚国,看到一句尸骨,用马鞭再旁边敲了敲,开始拷打"你咋死的捏,贪图生命?国破家亡?耻辱羞愧?饥寒交迫?还是寿命已尽?"说完拿着头骨当枕头睡。半夜,骷髅托梦庄子,说,捏麻麻的,你说的那些都是活人的哔事,你想听听死人的情况吗? 庄子说好,听听。骷髅说,人死后没有君王统治没有官吏管辖,四季不用操劳,从容自在,即使当了君王,也没这种快乐「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说,我让主管生命的朋友恢复你的形体,送你回故乡亲友身边,继续生活,你愿意吗? 骷髅:???恁有病?
颜渊去到齐国,孔子却忧心忡忡 (未完待续)